从"我爱青岛"到法庭见!外援翻脸全过程,中超俱乐部这次栽了?_月工资_比赛_赛季
当兰克尔泽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空空如也的银行账户截图时,青岛海牛俱乐部的公关团队恐怕正在连夜开会商讨对策。一个赛季的保级喜悦还未散去,俱乐部与外援之间的"讨薪大战"就已上演——这出闹剧,究竟是谁的耻辱?
![]()
时间回到三个月前的关键保级战。那场比赛前48小时,兰克尔泽突然缺席训练,俱乐部对外宣称是"肌肉不适"。但内部人士透露,这位奥地利前锋当时直接闯进总经理办公室,拍桌要求立即支付拖欠的三个月工资,否则拒绝出场。最终在多方协调下,俱乐部先行支付了50%欠款,这才有了后来他梅开二度帮助球队保级的神勇表现。这种"先给钱后踢球"的模式,已经成为某些中超球队心照不宣的潜规则。
翻开兰克尔泽的履历,这位曾在奥地利联赛单赛季打进17球的前锋,原本对中超充满期待。去年加盟时,他甚至在新闻发布会上用中文说了"我爱青岛"。但短短半年后,当他的妻子在ins上晒出孩子在维也纳学校的缴费单,并配文"爸爸的薪水在哪里"时,温情早已荡然无存。更讽刺的是,就在同一周,俱乐部官网还刊登着《外援兰克尔泽:这里的海鲜让我想起家乡》的专访文章。
这场纠纷中最具戏剧性的,是双方截然不同的叙事版本。兰克尔泽坚称被拖欠了五个月工资,并出示了律师函;俱乐部则反击说他多次在比赛日前夜索要"特殊奖金",还私自联系其他中超球队谋求转会。而真实情况或许介于两者之间:知情人士透露,俱乐部确实存在延迟发薪,但也会通过"赢球奖""保级奖"等名义额外补偿,这种模糊操作反而埋下了隐患。
![]()
青岛海牛的困境并非个例。上赛季某北方俱乐部为了安抚外援,甚至默许其每月从俱乐部指定赞助商处"借支"生活费;更有球队在更衣室里直接摆放验钞机,工资到账当场点数。这些荒诞现象背后,暴露的是中小俱乐部的生存窘境——他们既无法像豪门那样稳定运营,又不敢像某些球队那样彻底摆烂,只能在灰色地带左右腾挪。
资深足球经纪人王涛(化名)道出行业真相:"现在外援签中超合同,第一条款不是年薪数额,而是支付保障。有些经纪人会要求俱乐部预存半年工资到第三方账户。"他透露,曾有外援来华前专门学习《劳动法》,签约时自带翻译和律师,"这些球员很清楚,在中国讨薪最难的不是法律程序,而是俱乐部总有各种'特殊情况'"。
站在青岛国信体育场的草坪上,场地主管老周指着主队更衣室的门锁说:"去年换了三次,都是外援发脾气踹坏的。"这位工作了十五年的老员工苦笑道:"以前外援走的时候都留纪念品,现在留的都是律师函。"他手机里存着一张照片:兰克尔泽离队那天,把更衣柜上自己的名字贴纸撕得粉碎,却把欠条复印件整整齐齐钉在墙上。
![]()
当青岛海牛宣布"已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"时,评论区最高赞的留言是这样写的:"与其花钱请律师,不如先把工资发了。"这句话撕开了中国足球最痛的伤疤:在欠薪成为常态的联赛里,到底是谁在威胁谁?或许正如那位愤怒的外援妻子所说:"我们不是来参加慈善比赛的"——只是不知道,这样的闹剧还要循环到几时?